0371-68273998

血脂代谢异常——血液内潜伏的危险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代谢异常的人群逐渐增多。据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病率13.1%。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类脂的总称。一定范围内的血脂在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维生素D和胆酸的重要原料;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当过多脂质成分在人体血液循环内流动,其暗藏的危险就开始逐步降临。

血脂的来源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二者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若是长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则会造成血脂升高,诱发疾病。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

在部分血脂异常患者中,脂质会随血液循环沉积在皮肤真皮层可形成黄色瘤,它多发生于眼睑皮肤,给患者带来血脂异常的警示。而多数患者不会发生黄色瘤,血脂异常早期也无任何异常症状和体征,血脂升高只有通过化验血脂才能知道。

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变基础,动脉粥样硬化通俗上说是人体血液循环中多余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壁内的病理过程,动脉壁内沉积的脂质称为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影响狭窄远端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长期处于高血脂症的患者全身血管都可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下肢动脉以及颅内动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人群血脂水平持续升高将导致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认识血脂代谢异常

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4种类型,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充分认识血脂中的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接受以及攻克它。

1. 血脂中的“坏”胆固醇

在血脂化验单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LDL-c是俗称“坏”的胆固醇。LDL-c是一种将胆固醇运载到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

2. 血脂中的 “好”胆固醇

在血脂化验单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HDL-c俗称“好”的胆固醇。HDL-c是一种把外周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的脂蛋白颗粒,它能清除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和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如果HDL-c水平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就高。

3.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由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主要存在机体的脂肪组织,当机体需要时候,甘油三酯可作为能量被代谢供能。血液中甘油三酯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并且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还会诱发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人群。

2. 存在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 皮肤或肌腱出现黄色瘤及跟腱增厚人群。

血脂管理中生活方式治疗应作为核心策略

生活方式治疗包括以下内容:

1. 控制动物性食品(如肉类、内脏、蛋黄、奶酪)的摄入,控制含高碳水化合物的精致食品如加工食物、面粉和糖制成的食品,控制含有高浓度的反式脂肪酸食品(如油炸和添加氢化油的加工食品),控制含高糖分的饮料,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2. 食盐摄人量控制在<6g/d。

3. 戒烟、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g/d,女性<15g/d)。

4. 增加体力运动。每日坚持30~6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d。

5. 维持理想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控制BMI<25kg/m2。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可对血压、血糖以及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

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3-6月后需复查血脂,如血脂已控制达标,则需继续目前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随访血脂,如未能达标,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考虑药物干预,需在医生帮助下使用降脂药物。

血脂升高本身不会引起患者的明显不适症状,但它对心脑血管的侵害是一个长期的悄无声息的过程,是在血液中潜伏的危险,将导致日后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血管狭窄,出现重大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充分认识血脂、学会正确的管理血脂对我们的健康生活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王晓旭  重医一院第一分院心内科)